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脊梁》。
曾经有位网友写过这样的句子:“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劈路。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的脊梁!”句子朴实简练,却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心声。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为那些大写的中国人而感动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杜彬,是中建安装雷神山项目劳资管理人员,在接到援建任务后,32岁的他第一时间来到雷神山负责物资协调、后勤管理,每天上百个电话,现场机器轰鸣,他喊话的嗓音已然沙哑,即便身旁是即将临盆的妻子,他还是第一时间赶到工地,并给孩子起名叫“媛涵”,要和她一起分享这份“援建武汉”的光荣。他只是众多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之一。他,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的坚韧和倔强。
有这样一则报道,武汉塔子湖地铁站附近的亚朵酒店内搭起了“临时理发店”,驰援武汉的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的 228 名医护人员,为了避免头发外露沾染病毒,一起做了决定:集体理发。3 位理发师工作了近12个小时,为队员们剪了平头甚至光头。一缕缕青丝被剪下,所有的女队员没有哭,反而觉得这是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她们说:“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即便没有了长发,用双手挽救生命的她们,依然是那么美丽动人。她们,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感动的事例,同样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我校同市教育局一起为意大利捐赠2万只医用外科口罩,随同这批物资一起飞往海外的,还有中意班近120名学生绘制的祝福卡片,卡片上不约而同地写道“中国加油!意大利加油!”
我校86岁的退休老党员母永华老师,即便腿脚不便,耳朵也听不清了,可还是坚持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一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他说:“我老了,出不了什么力了,只期望这点儿钱能帮帮孩子们。”
疫情面前,我校全体党员下沉一线,去学校、去社区参加双报到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社的学生们也毅然来到小区、来到路口,为民众普及防疫知识。他们,都向我们展现着我们师生,展现着我们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为抗疫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中国的脊梁。
老师们,同学们,2022年的中国,疫情仍未结束,我们必须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不但要戴好口罩,保持良好心态,更要学会从无数抗疫英雄中汲取力量,做一个真正的勇士,奋然而前行。
身为学生,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唯有学好知识,才能经世致用、造福百姓;身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唯有站好三尺讲台,才能不负社会、不负人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愿我们都能挺起中国的脊梁,豪情满怀地告诉天下:中国雄起,舍我其谁?!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