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襄阳第二十四中学官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校长寄语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在网络的 襄阳 二十四中做客,了解 襄阳 二十四中! 襄阳 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清澈如玉 的 汉江从古襄阳和樊城间缓缓流过; 襄阳 二十四中就座落在汉江之滨的樊城汉江路上。 襄阳二十四中于1986年建校,校园面积120亩,现有教职工362人(有研究生学历23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劳模、特级教师、高级教师5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更多】

友情链接1
德育之窗
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革命精神——国旗下讲话
作者:马远 发布日期:2022-05-17 点击次数:5502

大家早上好!

对新闻稍稍留意的人大概可以注意到,如今有一个词在频繁出现,那就是“核”,核武器的核。首先是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俄乌冲突方面,在上周三,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声称,在俄罗斯受到安全威胁时,不排除可能会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接着是在上周四,韩国报道朝鲜疑似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1964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的历史了。我们能有今天的和平建设经济环境,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能有今天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我们拥有核技术的分不开的。

每每感念如今的和平,我们就不由得钦佩以及感谢建国之初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以及全国一盘棋,各行各业的无私奉献。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经济虽然窘迫,但是我们咬紧牙关要造原子弹。因为我们知道上世纪当时我们打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美国多次就向我们宣誓要丢核武器,进行核讹诈。所以从50年代开始,我们就着手研制核武器,当然当时因为有苏联老大哥的技术帮助。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爱国的优秀科学家回国扎根西北大漠。因为做这种工作,是保密级别很高的。所以许多科学家不能跟外界透露自己在做什么,去做什么任务也不能说。中间不能和家人相认。这个在曾经那个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就有反映。咱们熟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他们其中的卓越代表。那时候条件很艰苦,科学家们就用算盘进行着极为复杂的原子弹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几班倒。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劳累过度,思维中断时,他都急着说,一个太阳都不够用啊。当时又恰逢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大批苏联技术专家撤走,许多技术支持中断。有一个细节,苏联专家撤走时,烧毁了大量技术图纸。中国人员就在垃圾桶里把还没烧尽的图纸拼凑,恰巧被苏联专家撞见了,就说这个公式给你们中国人算两年,你们也算不到这儿来。扬言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在美苏使用计算机进行大型运算的辅助下,我们只能靠着算盘。同时因为地处大西北荒漠,又赶上了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粮食短缺,许多科研工作者饮食没有保障,出现了浮肿等现象。这么艰难的条件没有打倒我们。我们越挫越勇,就是在这么内忧外患之下,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如今作为学生的我们,有时候会抱怨学习环境不好,会抱怨住宿条件不好,会把许多原因归结为外在的。如果和过去造原子弹的先烈们相比,我们应该是自惭形秽的。我们有些同学时常因为一点小毛病就要请假,有时候因为情绪不好就不能继续学习,就要回家静养。对身边的人际关系斤斤计较,总是会抱怨自己待得学习环境不理想,对老师喜好与不喜好就影响了自己要不要学这门学科。很少从自己身上出发去寻找克服自身毛病的方法。

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天冷要起得来,天热要耐得住。要学习那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困难是相对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真诚的呼吁大家,从我做起,克服困难,多为薄弱学科找方法,少把“学不懂,学不会”挂嘴边,从而勇攀高峰!

校长信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