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二、活动主题
践行初心使命,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三、活动安排
全校教职工要把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规范、政策激励、典型引领等多种方式,把主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学习教育阶段 (9—10月)
1.精心部署、营造氛围。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校活动方案。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显示屏等形式,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使广大教师参与到活动中。
2.加强学习,牢记使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学习贯彻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举办师德培训。学校要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创新学习形式,举办师德培训。学校党员干部要带头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重要意义。组织思政课教师、特级教师和隆中名师等专家学者做学习贯彻《意见》的辅导讲座,加强对文件的解读,深入透彻理解、不折不扣执行,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4.举办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弘扬楷模精神。学校将师德宣传作为重点工作。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在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中,充分发掘学校师德典型,至少举行一次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学校建立先进典型人物数据库,组织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师德楷模(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喜爱老师等先进典型,举行优秀教师巡回事迹报告会,充分展现我校教师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二)第二阶段:创新活动载体,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1.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学校以年级组、教研组或处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围绕师德师风教育月主题,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十项准则的要求,对照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就如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
2.开展“万名教师师德承诺”活动。师德师风教育月期间,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万名教师师德承诺”活动,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3.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学校持续开展襄阳市“十佳师德楷模”“最美教师”“学生最喜爱老师”等多层次的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突出师德典型,形成学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
4.全面推进“两个文件”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十项准则是国家层面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是指导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中,《意见》侧重于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十项准则侧重于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要求、划定底线。《意见》和十项准则共同构建起了国家层面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把两个文件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突出问题治理,整体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
(三)第三阶段: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1.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襄阳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师德考核办法。
2.坚持“两个标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严格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优奖励、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提薪晋职、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四、活动保障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师德教育月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许祖祥
副组长:王德保、韩利强、曹安国、席凌云、徐 辉
成 员:喻勇方、徐襄涛、郭代秀、夏明文、雷晓文、周建萍、王 玮、陈万全、王红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工会,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督办和指导。
2.严格违规惩处,治理师德突出问题。学校根据《教师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要求,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师德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3.认真总结。注意收集存录各阶段活动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完善师德档案。及时向市教育局工会报送师德建设信息。
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2020年9月10日